企业侵权奥运商标事件屡禁不止 监管难在哪里?
来源:www.mssb.cn 发表日期:2016-08-19 已有547人次阅览
上一条 下一条
里约奥运会的开幕,令各大企业翘首以盼,纷纷希望借此热点来进行市场营销。
不过,众多企业使用奥运商标进行营销活动的行为,又让企业涉嫌侵犯奥运商标专有权的问题映入公众视野。
受中国奥委会委托,专门负责奥运会商标侵权事务的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滔对记者称,所有的奥运商标,都在全球进行了注册,受到《商标法》等法律的保护。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此前就出现了关于奥运商标侵权事件,中国奥委会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类似事件屡禁不止,仍有不少企业在不是奥运会赞助商的情况下,使用奥运商标来为企业进行市场宣传。
企业侵权奥运商标事件屡禁不止,监管难在哪里?
监管成本过高
一位多年从事商标法工作的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作为国际奥委会的成员国,承担了国际奥委会章程和相应的义务,中国企业也应该遵守相应的《商标法》。但是中国目前在商标上的发展,有些无序竞争,甚至有些企业会错误理解《商标法》,从而进行投机行为。
当前,众多企业又在借助奥运热点来从事营销活动,中国奥委会在声明文件中提出:我们再次呼吁,有上述(指侵犯奥运商标等行为,记者注)行为的企业遵纪守法、自重自爱,以实际行动支持我国政府履行相关国际义务,也希望广大消费者自觉抵制相关虚假宣传,不支持、不购买、不使用相关产品和服务。
中国奥委会市场开发部在8月3日发布了禁止侵权奥运商标的声明至今,只向3家大企业发出律师函要求企业整改,其他众多参与其中的企业,监管部门很难一一排查,监管的成本太高。黄滔说:“就这么点人力、物力、财力,不可能去关注所有的情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目前涉嫌侵权的企业中,占主流的是中小企业,而这些企业对奥运商标的保护规定关注很少。
同时,目前监管部门的执法依据,除了《商标法》,还有2002年先后颁布的《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奥林匹克标志备案及管理办法》,对使用奥林匹克标志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商标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上述的条例与管理办法,主要内容仍是针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监管内容涉及较少。